5月11日,遼寧清原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國科學院清原森林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簡稱:清原站)召開2022年度工作會議暨進入國家站后第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會議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主會場設在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簡稱:生態所),同時在清原站設立分會場。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貴瑞院士,南京林業大學曹福亮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張佳寶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劉世榮研究員,蘭州大學賀金生教授,東北林業大學于海鵬教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馮仁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王克林研究員,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郭志偉研究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項文化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秀波研究員,生態所何興元、朱教君和方運霆研究員等清原站學術委員會全體成員和咨詢專家參加了會議。
同時與會的還有: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數據與野外臺站處處長石蕾,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四級職員周桔、大氣海洋與生態環境處處長任小波、生物技術處楊萍研究員,前沿科學與教育局數學與交叉科學處處長段曉男、綜合處處長李云龍,科學傳播局網信處處長褚大偉,生態所副所長卓君臣、科技處處長王緒高和副處長劉麗等主管部門領導;清原站固定研究人員及部分研究生等8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于貴瑞院士和方運霆副所長主持。
首先,朱教君致歡迎詞,代表清原站全體成員向建站以來為清原站建立、成長做出重要貢獻的各位專家和領導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并希望各位專家繼續大力支持清原站,使清原站不斷前進、再創輝煌。
石蕾處長祝賀了清原站加入國家站行列,并指出,清原站是國家隊,要肩抗國家責,面對國家科技創新的重大需求,清原站對于學科和行業領域發展、區域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和聯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承擔更多的國家任務,建設科學合理的運行管理機制以及高質量人員隊伍,確保野外觀測、研究、試驗與示范等工作長期穩定運行。
周桔副局長強調清原站要認真聽取專家意見,做好平臺建設,結合自身定位,更好地為國家服務。
卓君臣副所長向學術委員會代表頒發了聘用證書。

清原站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曹福亮院士、張佳寶院士、劉世榮院長及其他專家、領導對清原站過去20年在能力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特別強調了依托包括吉林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長白山站)在內的森林野外臺站優勢,積極申請組建森林生態相關全國重點實驗室。針對清原站未來提出:要更加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明晰清原站在國內外同領域所處的位置,引領創新學科發展;依托獨有的科爾塔群,從結構與功能方面深入開展森林生態系統地上與地下關系、水-碳-氮耦合循環等研究;要向多功能、多目標森林經營轉變,強化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與利用價值;通過信息化、網絡化、高新技術建設,深入探索科研范式變革,將大數據與長期觀測相結合,跨尺度、跨領域融合,實現一站多能,擴大視野,滿足地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需求。


最后,朱教君對各位領導、專家為清原站建設和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表達了衷心感謝。清原站將組織全體人員集中研討,梳理、落實各位領導及學術委員會等咨詢專家指導意見和建議;緊緊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需求,聚焦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研究前沿和熱點,凝練定位和拓展研究方向,創新觀測技術,提升研究水平,推進重要科研設施平臺建設運行,加強觀測數據積累和成果轉化,推動信息化科研范式變革,提升服務國家和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促進區域生態站聯網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并帶領研究所,聯合國家林草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依托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積極申請組建“森林生態與重大生態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清原站建站2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